
根据《中共曲靖师范学院委员会持续深化清廉学校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》,财务处牵头落实财政资金监管“清源行动”,现将2025年重点任务清单落实情况总结如下。
一、推进情况
(一)强化财政资金监管
完成情况(已完成):一是通过财务系统对资金进行全链条管理,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序。学校财政资金全部纳入省财政预算一体化系统管理,所有项目均需在学校财务系统中进行管理,资金使用必须通过学校财务预约系统进行申请。经办人预约后,依次经过部门负责人和学校领导审批,最终由财务处会计人员审核。审核通过后,交由出纳进行处理。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开展公务卡消费认证和发票真伪查验,有效拦截重复报销或伪造票据行为;利用收费系统截断账外收费,防止乱收费现象,确保财务风险可控。三是对违规收费行为进行专项检查,积极配合审计处对学校2024年度财务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,并协助省财政厅完成对我校四类项目共计2461万元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工作。
(二)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
完成情况(部分完成):根据上级部门的文件指导精神,为更有效地监督学校的经济活动,确保学校财务工作的稳健性、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,财务处于2025年制定了《曲靖师范学院财会监督工作实施办法》(曲师校〔2025〕29号)。该办法明确了财会监督的主责部门和主体责任,重点对预算管理、会计行为、重点领域等财务会计活动进行监督。其目的在于健全学校财会监督的横向协同和纵向联动机制,以及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机制,为学校财会监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。
(三)开展财政基础管理工作专项整治
完成情况(已完成):一是加强财务制度建设,坚持以“制度引领财务、制度保障财务”为原则。2025年对《曲靖师范学院财务管理办法》《曲靖师范学院差旅费管理办法》进行修订,为规范学校的财务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。此外,部门制定了《财务处议事规则》,提高了财务处内部事项讨论、决策、执行的高效性和规范性。二是加强财务队伍建设,2025年财务处全面启动内部岗位聘任。通过从校内补充调整1名会计,选任2名会计科副科长,以及会计科、预算科、绩效管理科主要负责人互相轮岗等措施,逐步优化财务管理队伍的结构。三是规范会计基础管理。所有凭证均通过合规性审核,附件完整、账务处理准确,为单位经济活动的追溯与核算奠定了扎实基础,确保财务数据真实反映业务实质。四是规范收费管理,做好收费项目的报备工作,2025年完成本科学费收费标准、硕士研究生学费收费标准、留学生学费收费标准,以及服务性收费、代收费项目标准等报备工作。五是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,对财务查询系统、预约系统、收费系统、缴费平台、预算管理平台、薪酬系统、博思票据系统等财务系统进行升级优化,持续完善财务系统与教务系统、学工系统、科研系统、研究生系统等衔接工作,保障学校财务收支的正常运转。此外,根据信息中心要求,不断填补系统漏洞,以保障信息安全。
(四)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建设
完成情况(部分完成):依据《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24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编报及实地评价情况的通报》等相关文件,财务处制定了《曲靖师范学院内部控制自检自查整改工作方案》,现已通过校长办公会审议,自9月份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内部控制建设的自检自查与整改工作。
二、存在问题
一是财会监督执行力度有待加强。当前仅明确了预算绩效评价扣分标准、财务报销行为扣分标准,但还未精准构建各部门、专项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数据库,未精准构建全体教职员工报销行为评价数据库。
二是学校内部控制建设有待加强。当前处于内部控制自检自查阶段,还未全方位实施整改,内部控制建设体系尚需完善。
三是财政资金监管常态化建设有待加强。通过财务系统实现了资金全链条管理,但数据实时监控与动态分析不足,未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准高效追踪与预警资金流动。同时,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机制不完善,评价标准和方法需细化优化,以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。
三、下一步工作思路
一是持续强化财会监督执行力度。进一步完善预算绩效评价和财务报销行为评价机制,精准构建各部门、专项项目预算绩效评价数据库,以及全体教职员工报销行为评价数据库。通过数据分析,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,提高资金使用效益。同时,加强对财会监督结果的运用,将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、个人绩效考核等挂钩,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。
二是全面推进学校内部控制建设整改工作。根据自检自查结果,各责任单位严格对照问题及整改措施清单认真进行整改。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,优化业务流程,加强风险防控,形成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。同时,加强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宣传和培训,提高全校师生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,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。
三是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常态化建设。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全链条管理制度,优化财务系统功能,提高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水平。持续开展公务卡消费认证、发票真伪查验等工作,加强对违规收费行为的监督检查,确保财政资金安全、规范、高效使用。同时,积极探索财政资金监管的新方法、新手段,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。